第一,建议坚定信心,今年择校入读。
按目前申请形势,很难说明年就有更好结果。
从现在开始,到年底申请,不过区区9个月。孩子一方面上学,一方面又要准备“申请八业”,从头来过。这短短不到一年里,要“洗心革面,脱胎换骨,立地成佛,重新做人”——有根本性的改变、提升,怕是不易。
现身说法。我一个孩子拉琴到申请已有7年/英皇演奏8级/乐理5级、另一个出版过3部长篇中文小说/美术9年。我想说,“亮点”都很花时间。半年“加持”,好像短点儿。临时做个项目,有啥价值,我都知道点眉目,招生官恐怕都懒得看上一眼。
有顾问大咖日前分享介绍说,今年录取特点有“鄙视链”2条——申请价值上,存在大小差异。一是“申请时初中背景”上,“美初>海初>国际学校>双语学校>公立学校”。二是“背景亮点”上 “体育>音乐>美术>科创>竞赛>辩论”。
根据观察,我再加2条所谓的“鄙视链”。三是在海外初中里,“美国>英国>加拿大>澳大利亚>新西兰>新加坡>香港”。四是“申请人地域”上,“北上深>穗蓉宁杭>鹭镐(厦门、西安)”(关于这个,过几天我会在微信公号里再次详细介绍这4条“鄙视链”,欢迎关注:laodieyangwa)。
当然,不知孩子现况如何。“鄙视“应是戏说,但申请价值存在差异,却可能是事实。为此,不知孩子目前会在这4条“鄙视链”的哪个交汇点上?
万一,都在这4个最低点呢?
如果是能入安多佛的条件,或托福115+、SSAT2380+,另说。
关于这点,3月19日我同名公号有篇文章,专门说过,不妨一读(“平”见美国 | 今年美高"310",啥子“惊”Dao我……链接:
https://mp.weixin.qq.com/s?__biz=MzU3Njc0NDE4OA==&mid=2247487096&idx=1&sn=371bd4cba5339378536c545d12f5e243&chksm=fd0e71ebca79f8fd8adae464285a626b20dac8c1e75f0317adb5119129a0ed5485742505cb74&token=1508706643&lang=zh_CN#rd)
第二,去年已申请过的所有学校,会如何看待你?
尤其这三所学校,还能申请否——今年发了offer,你都选择“不去”,意味着你不感兴趣。因此,今秋再申请,人家还愿意考虑么——你留着“案底”呢?但同时,既然你申请过,意味着你是感兴趣的。这是个“悖论”,可能导致一个结果——你感兴趣、但能申请的择校范围,会被自己“不经意间”给“压缩”了。至少这三所,不宜再申了吧,因为有你的“NO”记录?
你的保底校,因此排名要么更前(=更难),要么更后(=更心不甘)。这个尬尴局面,不知有无考虑过。
第三,这个问题本身,暗示有个更要紧的实质性问题,需你慎重对待——择校时,保底校必须是你愿意去的。这三所学校,在许多人看来,其实都挺不错的。那么,究竟是因为什么,都一概放弃呢?应该找出确切答案。否则,明年“310”你很可能会遭遇同样境地。
关于这点,3月26日开始分4期,同名公众号刚刚说过(还有一半,没说完呢),或许值得看一看(“平”见美国 | 上“顶流”国际名校,拿“二流”美高offer,这学,还留么?(1/4)……链接:
https://mp.weixin.qq.com/s?__biz=MzU3Njc0NDE4OA==&mid=2247487200&idx=1&sn=dd83e1b3218a918eb3c6d8d5c64e2b9e&chksm=fd0e7173ca79f865d7d136f72b11cdc54c447f2eb1eaab87e6f1929d994247728b26831f19d6&token=1508706643&lang=zh_CN#rd)
第四,重历申请那份艰难,多花一年时间、多花一次申请成本(如果是DIY,算我白说)、11年级学位更少,何苦?
万一“全聚德”呢?
今年有许多115+、2350+的,都是一把WL,没有一张offer。千万别大意,千万别想当然啊。
补充:其中两所,我都去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