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乐成到Rectory School,一个“普娃”家庭的美初申请成长历程!
阅读: 153 发表:2月前学生档案
学生名字:小D同学
就读学校:北京乐成国际学校
最终就读:Rectory School
很多时候,作为家长,我们的视角是有限的。我们往往只看到了孩子表面的行为,却未必真正理解他的能力和潜力。这次申请的过程,不仅帮助小D进入了一所真正适合他的学校,也让我有机会重新认识自己的孩子。我开始学会用不同的角度去欣赏他,去发掘他身上的闪光点,明白了如何在陪伴中给予更好的引导。这不仅是一场升学之旅,更是一次让我们成长的经历。
以下为小D妈妈亲述——
我是小D的妈妈,在PwC工作多年,一直以来,我们对孩子的教育有着清晰的规划——未来的大学一定要去美国。当初,我们并没有考虑过让他那么早出国,即使在他就读国际学校时,我们还笃定地认为:“高中毕业后再去美国读大学,这样孩子的成长路径更稳定,家庭也能陪伴更久。”
然而,现实的发展让我们不得不调整原本的计划...
从美本转战美初
为何决定早一步留学?
小D从幼儿园开始就读双语教育,小学一年级,我们彻底放弃了国内体制内的教育,坚定地选择国际学校,希望孩子能沉浸在全英文环境中,顺利衔接未来的美本申请。
在最初几年,这条路似乎没有任何问题,北京的国际学校资源丰富,外籍教师质量高,我们觉得即使到了高中,他也依然可以在国内完成学业,等12年级再申请美本。但疫情之后,情况发生了变化——许多外籍教师选择离开中国,学校的师资流动性增加,师资水平的下降开始让我们担忧。
到了六年级,小D的爸爸和我开始观察,国际学校的老师逐步以非母语外教为主,课程内容的深度也有所削弱,即使一些学科的授课质量不如以往。更让我们警觉的是,一些曾经优秀的国际学校毕业生去向不再如从前耀眼。曾经的藤校和Top30占比逐步减少,我们不禁思考——再等几年,小D在这样的环境下真的还能顺利申请到理想的美本吗?
眼看着小D的同学、朋友一批又一批在九年级前就开始申请美初,有些家庭甚至七年级就送孩子去了美国,为的是给美高申请打下基础。这让我不禁思考:如果小D在国内国际学校读完高中再申美本,他要面对的是那些已在美国适应多年、背景丰富的竞争者。
在和几位有经验的家长交流后我们也得知,美国高中的申请竞争也在加剧,优质学校名额有限,并不是说等到想申请的那一年就一定能成功进入。如果我们等到九年级再申请反而更难,而七、八年级出去,录取率相对更高,孩子的适应期也更充裕。
不过,即便外部环境如此,我们仍在犹豫:小D真的准备好离家了吗?
但去年暑假,他在康科德的夏校给了我们很大的信心。在这个夏校中,他独自前往美国,完全没有家长的陪伴,刚开始我们还担心他是否会不适应,可没想到,他很快融入环境,结识了志同道合的朋友,主动和我们分享他的日常,告诉我们“在美国交朋友其实没有想象中那么难。”
这一经历让我们意识到:孩子的适应能力可能比我们想象的更强。既然早晚要走这条路,那为什么不早点去?如果他能在美初阶段就开始适应美国的学术、社交环境,高中时的过渡就会顺畅得多。
于是,我们在七年级时做出了一个“看似仓促”的决定——提前申请美初!
我为何坚定选择丽格?
值得信任,服务全程“无槽点”
出国留学,选择中介无疑是关键的一环。
我们从没想过会如此快地进入美初申请的轨道,但我和小D的爸爸都意识到,选择一个合适的中介,不仅仅是找一个帮助填表、提交材料的“代办”机构,更重要的——是否能真正挖掘孩子的潜力?是否能精准匹配合适的学校?是否能全程提供无微不至的指导和陪伴?
起初,我们接触了三家不同的机构,每家都有其特点,但在沟通中我发现,有的机构沟通只能通过在线交流完成,孩子和顾问的互动也是远程完成,鉴于小D的性格——他需要面对面沟通,在线交流的效率并不高。
在一次朋友家长聚会上,我了解到小D的一个同学去年成功申请了美初,他们选择的是丽格教育。孩子在丽格的辅导下,成熟度明显提升,表现优异。而且那个家长是非常擅长做数据分析的,他对美高申请做了深入研究,掌握大量数据,几乎能“秒杀90%的中介”!我和孩子爸爸觉得,既然这样专业的家长都认可丽格,我们也应该选择丽格。
这一选择不仅仅源于朋友推荐,更是在综合对比服务、专业度和性价比后做出的理性决定,丽格在四个方面给了我们最可靠的保障:
1、过往家长的强烈背书
和丽格合作过的美初家庭告诉我们,他们申请的学校系统非常复杂,而且每一个学校申请的程序都有差别,丽格全程没有一点不到位或让家长不满意的地方,沟通非常顺畅,可以说全程“无槽点”;
2、精准挖掘孩子亮点,让家长重新认识孩子
作为家长,我一直认为小D是个“普娃”——他不属于学霸型选手,没有耀眼的竞赛奖项,也没有特别突出的特长。我告诉丽格顾问:“我们家没啥亮点,没什么特别可以写的。”但让我意外的是,丽格团队并没有“强行包装”小D,而是通过深入沟通和提问,挖掘出许多连我都没有注意到的闪光点。
比如,面对“小D有没有组织过什么活动?”这个问题,我很直接地说“他不是那种leader型的孩子,基本上都是跟着别人做。”但在和丽格顾问深入交流后,我们就挖掘出了孩子在五年级时,曾在学校的音乐项目中担任核心角色,主动组织同学排练,帮助不太会乐器的孩子一起完成演奏。
听到这一点,丽格顾问立刻指出:“这就是领导力!领导力并不只是学生会主席或者社团负责人,而是在团队中自发承担责任、带领大家完成目标。”
我瞬间大受震撼,原本以为小D只是个普通的孩子,但在丽格团队的启发下,我才发现我的孩子在团队协作、主动承担责任等方面,其实有着潜在的优势。在后续的申请过程中,这些点都被很好地融入到文书中,让小D的个性和特点得到了充分展现。
3、中美团队高效协作,让申请无缝衔接
丽格的另一个优势,是中美团队协作模式。相比其他机构要么完全在国内、要么全部在美国的模式,丽格团队分工明确,国内顾问负责整体规划、访校安排、申请材料准备,而美国顾问团队则在面试培训、学校对接等环节支持。
在申请过程中,我们遇到过一些突发情况,比如有学校坚持要线下面试,但我们身处国内,时间安排非常紧张。丽格团队反应迅速,帮我们尽快敲定行程,协调各个环节,让整个面试非常顺利。
尤其在和学校沟通上,丽格顾问非常清楚美初招生偏好和流程,知道每所学校的关注点,并能在关键时刻帮我们做出最优调整。
4、面试培训——孩子从被动到自信
小D是一个情绪稳定但表达不够丰富的孩子,性格属于慢热型,不会在面试时滔滔不绝。在第一次模拟面试时,丽格顾问就发现了一个问题:小D说话时眼神经常闪躲,语气也比较平淡,无法表现出自己对学校的兴趣。
丽格的面试培训特别有针对性,他们给了小D一个小技巧:“如果你不能在表情上表现出兴奋,那就用语言表达。”他们教小D在回答问题时,增加一些强调词,比如:“I am very excited about…”“I really love the idea of…”通过语言上的变化,让招生官感受到他的兴趣和投入。
除此之外,他们还安排了不同风格的面试官和小D进行多轮模拟,让他熟悉不同的问答节奏。从一开始的不适应,到最后在真正面试中游刃有余,小D的变化肉眼可见。
最终,他在面试中给招生官留下了稳定、自信、有条理的印象,也因此成功拿到了几所理想学校的offer。
不看排名,匹配更重要
夏校和访校对择校的重要性
在整个申请过程中,我们听到过太多家长问:“这所学校排名如何?”“是不是全美Top 50?”“有没有藤校录取率?” 但如果你问我,我们是怎么选学校的,我的答案会很简单——排名不是最重要的,真正适合孩子的学校才是最好的选择。但这个认知,并不是一开始就有的,而是在夏校体验、访校考察、规划调整的过程中,一步步验证出来的。可以说,夏校和访校,在择校过程中是不可或缺的一环。
访校让家长和孩子能够真切地感受学校,避免单纯依赖排名和宣传材料。夏校的经历让我更加坚定,如果小D想去美国读书,就一定要实地考察,亲身感受学校氛围。于是,在申请前,我们安排了一次访校之旅,前往美国考察了几所学校。这次访校,让我们彻底改变了对择校的理解,也让小D提前找到了最适合他的学校环境,避免了可能出现的择校误区。
比如,我们去过的一所学校,虽然排名很高,校园也很现代化,但小D走了一圈后,整个人都没什么兴趣。我问他感觉如何,他只是淡淡地说:“嗯……没什么特别的。”
然后我们去了Rectory,这所学校排名不算特别耀眼,但小D一进去,整个人都放松了。他和招生官聊得很开心,学生带他参观时,即使主动问了很多问题,但整个人的状态是放松、投入的,而不是拘谨或敷衍的。
当时,我就意识到:选择学校,不是只看排名,而是看孩子的感受。选择一所使孩子愿意学习、愿意成长的学校,而不是一所让他压力重重、被动适应的学校。
家长的配合
决定了申请的效率和质量
家长对孩子的了解,很多时候基于日常生活,但顾问机构的专业性在于,他们知道招生官在看什么,也更擅长挖掘孩子的亮点。就像刚开始我直觉上觉得小D“没什么特别突出的地方”,但丽格的团队通过深入了解,发现他在团队合作、组织能力上有很强的潜力,并帮助我们在申请材料中很好地展现这些特点。
假如我当时坚持自己的主观看法,不愿意听顾问的建议,可能会错过很多孩子的真实优势。所以,家长需要有开放的心态,相信专业人士的判断,愿意听取他们的建议,才能让申请材料更精准、更有竞争力。
顾问老师能做出好的申请策略,前提是家长提供的信息要足够准确、完整。在和丽格合作的过程中,我发现很多家长会有这样的误区:一是隐瞒孩子的短板,怕顾问“看不上”——其实顾问需要的是全面了解孩子,而不是被家长“美化”的版本;二是提供的信息零碎、不系统——这会导致顾问需要花大量时间去拼凑,而不是高效制定方案。
最好的做法是:在初期沟通时,就完整介绍孩子的背景、成绩、兴趣爱好,以及家长的期望;遇到任何问题,及时和顾问沟通,而不是等到最后才临时调整。在申请过程中,丽格顾问告诉我们:“越早提供完整的信息,我们的策略才能越精准。” 这点我们深有体会。
在申请过程中,家长不仅要学会与顾问团队配合,更要学会与孩子配合。比如,让孩子参与选校,家长不要单方面决定。访校时,我们尊重小D的直觉,帮他选择了真正喜欢的学校。然后,鼓励孩子主动和顾问沟通,申请是孩子自己的事,孩子越主动,成长越大。
在进行面试训练时,我们不过度干涉,Bill老师给小D提建议时,我们只是在旁观察,不替他回答问题。家长的角色不是“替孩子做决定”,而是帮他们理清思路,让他们在申请中找到自己的位置。
作为家长
我也在这次申请中成长了
坦白说,我原本以为,孩子的申请是他的事情,我只需要提供资源、找好中介就够了。但事实证明,家长的成长,和孩子的成长一样重要。
在整个申请过程中,小D的爸爸始终在旁观察,他最终给出了这样一句话:“没有丽格,小D肯定申请不到这么好的学校。”因为很多时候,家长的视角是有限的。我们看到的,往往只是孩子表面的行为,而没有真正理解他的能力和潜力。
如今,回顾整个申请过程,我们越来越相信,当初选择丽格是一个正确的决定。正是因为他们的专业、他们的耐心、他们对孩子特点的精准把握,小D才得以顺利进入他理想的美初学校。
丽格不仅仅是一个帮助递交材料的机构,而是一个真正能帮助孩子成长、挖掘潜力的团队,也让我真正学会了如何欣赏和引导自己的孩子。
我真的很感谢丽格教育的顾问老师们,如果没有他们的耐心引导和专业支持,我可能还停留在“小D只是个普通孩子”的固有认知里,而没有看到他真正优势和潜力。
这次申请,不仅让小D成长了,也让我成长了。家长的视野打开了,孩子才能走得更远。
丽格顾问说
小D是一个性格极为乖巧的孩子,周身洋溢着礼貌的气息。初次见面时,他略显内敛,不太自信的神态在交流中偶有流露,给人一种稍显羞涩的印象。但随着彼此了解的深入,他身上那些熠熠生辉的特质便逐渐显现出来。
在兴趣爱好方面,小D展现出了令人钦佩的坚持与热情。他对游泳、钢琴、画画和阅读都有着浓厚的兴趣,而且在这些爱好上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。无论是在泳池中一次次地挥臂前行,享受着水的拥抱;还是在钢琴前,用灵动的手指弹奏出美妙的乐章;又或是在画纸上尽情挥洒色彩,用画笔描绘心中的世界;亦或是沉浸在书籍的海洋里,汲取知识的养分,他都全情投入,那份对爱好的执着和热爱,让人不禁为之动容。
小D还是一个很有主见的孩子,对于自己的未来有着清晰的规划和目标。他深知自己热爱游泳,也希望能在求学的过程中继续追逐这份热爱,所以Rectory School从一开始就成为了他心之所向的学校。在他看来,只有在那所学校,他才能在追求学业的同时,持续投身于自己热爱的游泳运动,不断提升自己的游泳技能。
鉴于小D慢热的性格特点,我们深知要帮助他在申请学校的面试中脱颖而出并非易事。但他身上那些独特的闪光点,又让我们坚信他有足够的实力赢得招生官的青睐。于是,我们团队着重在面试表现力方面对他进行指导和提升。通过模拟面试场景,让他熟悉面试流程和常见问题;帮助他挖掘自身的优势和亮点,引导他如何在回答问题时自然而生动地展现自己;同时,也注重培养他的沟通技巧和肢体语言表达,让他在面试中能够更加自信从容。
在整个申请过程中,小D的父母也给予了我们极大的支持和配合。他们非常理性,教育理念与我们几乎完全一致。每当遇到问题,无论是学业上的困惑,还是面试准备中的难题,他们都会积极主动地与我们探讨,认真听取我们的建议。这种良好的沟通和默契的配合,使得整个申请过程进行得十分流畅高效。
尽管小D加入丽格大家庭的时间相对较晚,但在他自身的不懈努力、父母的全力支持以及我们团队的精心指导下,最终达成了最理想的结果。他成功被心仪的Rectory School录取,开启了人生新的篇章。这一结果不仅是对小D努力的最好回报,也充分体现了团队协作的强大力量。我们相信,在未来的日子里,小D在Rectory School一定能够继续追逐自己的梦想,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!
关注丽格 了解更多

